新聞詳情
鄱陽湖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日期:2025-02-05 17:20
瀏覽次數:1376
摘要:
鄱陽湖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環境保護條例》(下稱《條例》)去年5月1日開始實施。《條例》實施一年多來,整體情況如何?昨日,記者獲悉,在日前召開的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上,受省政府委托,省環保廳廳長鄧興明報告了貫徹實施《條例》的情況。據其透露,通過加大對鄱陽湖流域生態環境治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下一步,將大力培育鄱陽湖生態城市群,重點打造南昌大都市區、九江都市區,促進地區協調發展、城鎮生態集約發展。
項目環評執行率100%
按照《條例》中關于嚴禁湖體核心保護區,限制濱湖控制開發帶,引導高效集約發展區的原則,堅持源頭把關,嚴防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向湖體核心保護區排放、傾倒工業廢渣、或其他廢棄物的建設項目堅決不予許可;對濱湖控制開發帶內新(改、擴)建化學制漿造紙、印染、制革、電鍍等排放含磷、氮、重金屬等建設項目一律不予審批;在高效集約發展區內,嚴格落實沿湖岸線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執行國家和省里產業政策。《條例》實施一年以來,湖區內共審批落戶建設項目93個,全部符合《條例》規定,項目環評執行率100%。
同時,積極推進湖區內循環經濟試點、示范,湖區內循環經濟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大幅提升。建成15個各具特色的(山江湖)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其中2個晉升為***可持續發展實驗區;推動經濟區內高效生態農業發展,實現區域內核心濱湖縣農業示范基地全覆蓋。
2012年,組織開展了保護鄱陽湖“一湖清水”等五大環保專項行動,清理整頓“五河”干流和鄱陽湖周邊1公里范圍內的排污單位4293家,重點查處廢水排放企業204家。運用220套自動監控設施對排污企業實行24小時監控。針對非法采砂、非法捕撈、非法填湖、非法獵殺候鳥及破壞濕地等影響湖區生態環境**的突出問題開展綜合整治。
我省還推動先行先試探索生態補償機制。2012年,省財政投入1.7億元推動“五河”及東江源頭保護區環境保護,保障鄱陽湖入湖水質;2013年繼續投入1.7億元,支持源頭保護區環境保護。
落實*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
鄧興明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優化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國土空間開發和資源利用。大力培育鄱陽湖生態城市群,重點打造南昌大都市區、九江都市區,促進地區協調發展、城鎮生態集約發展。推進土地集約利用,開展“雙率提升”和耕地保護“提質保量”工程,特別是提高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項目的建筑容積率和投資強度;深入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落實*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大力發展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內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攻關并掌握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圍繞具有資源優勢和特色支柱產業的19個縣(市、區),繼續實施富民強縣工程;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和生態農業,大力推廣生態農業科技等。
約談領導落實環保責任
我省將加大資金投入,并在分配相關補助資金上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給予重點支持和傾斜,繼續將鄱陽湖區濕地洪水調蓄重要區等15個縣(市、區)納入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范圍;實施綜合治理生態工程,重點支持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內城鎮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提高污水垃圾集中處理率;實施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示范工程,推進礦山生態保護;持續推進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水土保持、重金屬污染防治等各類重點生態工程建設;采取行政、法律綜合措施,切實保障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生態環境**。
采取約談市、縣政府主要領導、區域限批直至行政問責的有力手段落實環境保護責任;強化環境監管,推動環境行政執法與環境司法的對接,嚴厲查處企業環境違法行為,構成犯罪的一律追究刑事責任,絕不姑息。
擬出臺一批環境經濟政策
我省還將積極探索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機制。一方面,加緊研究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機制,落實分類考核和差異化考核,完善市縣和省直部門考核評價體系。同時,研究出臺一批環境經濟政策,加快探索建立東江源頭、森林和濕地等各類生態補償機制;探索開展排污權交易試點,構建符合我省實際的相關政策體系、排污權交易平臺;力爭出臺環保專項資金傾斜和信貸支持優先等機制,推進污染強制責任保險(放心保)試點。
此外,探索環境管理新模式。探索構建大氣環境質量公眾評判、監督體系,實行跨行政區水質交界斷面質量評估和考核、嚴格落實生態功能區紅線制度、構建由上至下的環境質量通報制度,以環境質量為導向推動環境管理轉型;理順各部門協調管理機制,強化行業、部門間的統籌銜接,完善環境保護行政責任追究機制。
文章來源:新法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