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膜市場大幅提升
中國膜市場大幅提升:過去十年全球膜市場經歷了高速發展。膜技術是膜分離技術的簡稱,按照分離精度的不同,壓力驅動膜分為微濾(MF)膜、超濾(UF)膜、納濾(NF)膜和反滲透(RO)膜等等,在水處理領域的應用越發受到各國重視,膜技術是水處理技術領域的重要變革。過去十年全球膜市場以每年7-8%的復合增速增長,2012 年全球膜制品的銷售額超過120 億美元。中國膜市場在過去十年同樣呈現發展活躍、市場增長較快的特點。膜制品市場銷售額復合增速20-30%,2012 年為120 億人民幣,占全球總產值的比例從不到1%增長為15%,在世界膜市場上角色越發重要。
政策帶來產業加速。政策是膜行業初創期的*大驅動力。1993-1994 年美國隱孢子蟲事件的大肆爆發以及美國對水質的嚴格管制使得UF/MF 市場井噴。
我國資源型缺水和水質型缺水問題日漸凸顯,節水政策出臺進度加快,催生污廢水再生回用市場,帶來膜技術推廣加速。
市政水處理用膜受益于再生回用比例提升,成本差距并不大。采用膜技術處理市政污水不僅節省土地、出水水質好,并且在脫氮除磷方面也具有一定優勢,代表了水處理的未來方向。傳統工藝污水廠的單噸造價為1000-1200 元,而采用MBR 工藝的污水廠單噸造價一般都在1500 元以上,CMF 技術相對MBR技術較便宜。財政部有望出臺補貼政策,可打平膜技術與傳統工藝的造價差距。運行費用方面,以MBR 為例,在考慮技術進步帶來的能耗下降和污泥處置要求的情況下,膜處理的運營費用與傳統工藝的差距僅有20%。“十二五”規劃要求污水再生回用比例提升至15%,將帶動264 億的膜設備市場空間。
工業水處理用膜進入更換周期,國產化率有望提升至30%。工業水處理是膜技術應用較早的領域,國外公司一度占據**壟斷地位。產品更換周期和本土公司產品成熟進度契合。下半年政策打開工業水處理市場,本土企業將憑借產品性價比和服務搶占市場,國產化率有望提升至30%。
文章來源:申銀萬國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