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口的拐點來了?常住人口**出現了減少
上海人口的拐點來了?常住人口**出現了減少:2016年2月29日,上海市統計局公布《2015年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其中顯示,2015年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總數為2415.27萬人。這條消息,可能很多人并沒有十分留意;但它的重要性,或許會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因為,這個數字比2014年年末減少了10.41萬人。改革開放近40年來,上海的常住人口總數**出現了減少。
有人說,“人口拐”就這么來了。
上海歷年的人口增長,是一條先陡后平的曲線。2010年上海人口超過2200萬,隨后增速便開始放緩,而且越來越慢。此前已有不少專家推測,上海很快將出現常住人口的“負增長”。
長遠來看,人口老齡化是一個大趨勢。戶籍人口的自然增長率,長年在0%上下浮動;如果沒有外來人口的補充,上海的人口實際是在緩慢減少,或者至少是不增長。
又比如,上海近年來生活成本持續上升,促使一定比例的外來人口自然流出,所謂媒體常說的“逃離北上廣”。
更直觀的因素是,去年下半年起轟轟烈烈開展的環境綜合整治,代表了一種“主動調控”的思路。常住人口的下降,可能也是短期因素調整下的結果。
“底線”
“嚴格控制常住人口總量”,是這些年包括上海在內的特大型城市都在做的一件事。其目的,是疏解“特大型城市非核心功能”。
今天遇到的大多數“大城市病”:環境污染、房價畸高、交通擁堵、公共資源稀缺、城市運行**……或多或少都與人口過度集中有關。所以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特大型城市要嚴控人口規模。而作為國內人口*多的城市,上海的人口調控任務自然首當其沖。
對這座城市的發展而言,接近2500萬的常住人口,已經到了一個“天花板”;而控制常住人口總量規模,則是不能不做的“減法”。
2015年3月,上海市委書記**明確提出,上海要嚴守建設用地、環境、人口、**四條底線。而在當年年底討論“十三五”規劃的市委全會上,“守住常住人口規模底線”,被列為底線之首。
隨后,這條底線明確地寫進了上海市“十三五”規劃綱要里。根據目標,到2020年,上海的常住人口必須控制在2500萬人以內。
如今2415.27萬這個數字,如愿控制在了2500萬以下。可以說,人口調控取得了初步效果。
“疏解”
涉及地域的人口問題,總是被搞得很敏感。多年來,輿論在外來人口問題上不斷拉鋸,甚至屢屢爆發尖銳沖突,多少讓人有些無奈。這是任何一個不斷接納新移民的發達地區都會遇到的問題。
上海不是不要外來人口,但與任何方面一樣,接納人口也有一個基礎。去年7月起,上海實行“居住證積分制”,確定申辦《居住證》條件為“兩個合法穩定”:即合法穩定居住、合法穩定就業。而人口導入和產業導入、資源導入一樣,也要考慮城市的發展方向和承受力。
上海“十三五”規劃綱要中這樣說:加強“人口綜合調控”,要更好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以產業升級調整人口存量,以功能疏解調控人口增量。去年起的環境綜合整治,其實就秉承了這樣的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