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力爭2030年基本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
石家莊力爭2030年基本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石家莊的天空突然變暗,大雨傾盆而下,僅1個小時降水量就達70余毫米。雨水迅速在路面上形成了波濤,使得行人和車輛行進受阻。就在此時,路邊大片的綠地卻在暴雨下處變不驚,敞開寬大的胸懷默默地“喝”著雨水。
能讓天上的客水滲透地下,或者收集起來為我所用,正是石家莊這樣的缺水城市所追求的目標。石家莊多年平均降雨量為517.1毫米,每年雨季形成的徑流量達到3000萬至5000萬立方米,對于石家莊這個人均水資源量僅為280立方米的城市而言,這無疑是一筆可觀的財富。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邵益生說,海綿城市不僅可以解決當前城市內澇災害、雨水徑流污染、水資源短缺等突出問題,還可以通過城市植被、濕地、坑塘、溪流的保存和修復,增加城市“藍”“綠”空間,減少城市熱島效應,改善人居環境。
石家莊明確提出,要**建設雨水收集利用設施,增加綠地、沙石地面、可滲水路面和自然地面對雨水的滲滯能力。該市園林局相關負責人說:“節水集雨已經從過去的指導性要求變為強制措施,如果沒有相關配套設施,工程不予審批。”通過這樣一種轉變,將石家莊的海綿城市建設推向了實質運作階段。
正定新區也**融入了海綿城市的理念,新建了雨水泵站,一次性可調蓄3萬立方米水,注入調蓄池的雨水排入地下污水處理廠,處理后作為城市生態用水使用。談固北大街地道橋雨水泵站擁有2300立方米大容量雨水蓄水池,可以把收集的雨水進行凈化處理,用于綠地灌溉、道路灑水。正在建設的東南環水系,規劃有25公里長明渠和濕地公園,將通過雨水的收集利用、中水的自然凈化,帶動東部雨水綜合利用。
石家莊市排水管理處總工辦主任張凱偉說:“如果建成海綿城市,僅石家莊市二環以內每年就可多吸收、利用雨水1500萬立方米。”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二環路內面積約為100平方公里,按照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計算,二環內年降雨總量約5000萬立方米。目前,能滲入地下的雨水僅占雨水總量的15%至30%,即*多1500萬立方米。如建成海綿城市,滲入地下的雨水至少要占60%,達到3000萬立方米。
“進行海綿城市建設,能夠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這樣就能逐步減少地下水開采。我們目前正在加緊建設,力爭到2030年基本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張凱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