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執法專項行動動真碰硬
沿江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執法專項行動動真碰硬:記者了解到,長江經濟帶沿江地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執法專項行動自2016年5月份啟動以來,解決的環境問題遠不止490個。很多問題在各地前期排查過程中就已陸續得到解決。
為推進490個問題順利解決,環保部在一年半的時間內先后召開11次工作會、現場會、視頻會,對相關問題扭住不放,持續督導;沿江11個省級和地市級黨委、政府“一把手”親自過問,進一步形成了“政府牽頭、部門聯動、分工協作、責任清晰”的工作機制;各級環保及相關職能部門全力推進違法問題清理整治,按照“一個水源地、一套整治方案、一抓到底”的原則,推動整治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如今,長江經濟帶沿江11省市126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已全部依法完成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并在保護區邊界設立了地理界標和警示標識,有效落實了地方各級政府應盡的法定職責和義務,環保法律法規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也得到了切實維護。
通過專項行動,許多環境問題,尤其是一些存在多年的歷史**問題得到**清理。上海、四川、湖北、湖南等地實施取水口拆建整合工程,提升了飲水環境**保障水平。江蘇、浙江、重慶制定完善專項法規或規章,建立常態執法監管機制。安徽、江西、云南、貴州統籌推進違法項目整治工程,徹底解決了影響群眾飲水**的環境問題。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各地探索實施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做法,不僅直接推動了相關問題的解決,而且為后續在更大范圍內開展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排查整治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
比如,沿江11省市對發現的490個環境違法問題,逐一分類登記在冊,建立問題清單;11省市環保部門加強內部協調聯動,水環境管理部門和環境監察執法部門緊密配合,上下協同,并與發改、水利、住建、交通、海事、國土、農業等有關部門積極對接,形成合力;對排查發現的環境問題逐一分析、制定整改方案,并將清理整治任務分解到住建、海事、水務等職能部門,保障整治工作順利推進等等。
環保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長江經濟帶沿江地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執法專項行動的成效,或許沒有比“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這句話更合適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