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節水**:讓有限的水資源變成無限的水循環:面對水資源消耗量和污水處理量與日俱增的實際,北侖區精心構建各盡其用、再生回用和循環利用“三大體系”,在全省率先走出一條工業節水**之路。
依托得天獨厚的港口和區位優勢,寧波市北侖區如今已形成石化、能源、鋼鐵、造紙、汽車、裝備制造等六大臨港產業集群,成為全省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華東地區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這些臨港產業在帶來財富積累的同時,也消耗著大量水資源。
統計顯示,目前北侖區域臨港大工業用水需求量約為44萬噸/日,而在優先保障居民生活等用水后,自來水管網上等供水保障能力僅為20萬噸/日。
在水資源短缺的背景下,面對水資源消耗量和污水處理量與日俱增的實際,作為全省工業強縣(市、區)建設試點單位之一,近年來北侖區緊緊圍繞“削減城市水污染負荷,促進污水再生循環利用,提高水資源綜合利用率”的目標,精心構建各盡其用、再生回用和循環利用“三大體系”,有效實現了區域經濟效益與環保效益“雙贏”目標,在全省率先走出了一條工業節水**之路。
各盡其用:千方百計“補水”
目前北侖區域的自來水水源主要來自寧海白溪水庫和奉化橫山水庫。該區建有備用集中式飲用水源地6個,主要用于工業用水、河網供水、備用自來水供水和少量居民供水,城鄉居民飲用水合格率基本達到100%。為全力保供水、抓節水,該區許多企業都練出了一身“絕技”——海水淡化、雨水收集、河網水源應用過濾等。
以雨水收集為例,作為水資源“此消彼長”中的重要一環,是北方缺水城市中常見的節水手段,而浙江省頭個廠區雨水回用系統就落戶在北侖。月耗水量15萬噸的“喝水大戶”寶新不銹鋼公司,充分利用廠區占地面積900多畝的優勢,建造了8000噸規模的雨水收集和處理系統。收集后的雨水用于不銹鋼冷軋生產,每年可節約上等水資源60萬噸,約占公司總用水量的1/3。
“落到我們廠區的雨水,通過四通八達的雨水管網,匯集到雨水收集池里。”不久前,寧波鋼鐵公司雨水污水分流系統正式完工并投入使用。該公司能源環保處處長鄧平欣喜地算了一筆賬:公司月用水量在10萬噸以上,每月近萬噸雨水,足夠整個廠區的道路灑水、綠化用水了。據了解,目前該區已有上千家企業實現了雨水污水分流。
再生回用:工業冷卻水也成“香餑餑”
除了千方百計為大工業“補水”外,北侖在不斷強化水資源配置管理和環保排污許可“倒逼”等系列機制的同時,堅持以高用水行業為重點,通過水平衡測試、召開技術推介會、上門“節水診斷”等方式,強化企業節水指導服務,加大推進企業節水改造力度,幫助企業有效提高水資源的綜合利用率,逐步構建起工業用水“再生回用”體系。
作為工業用水中較具代表性的用水,水量大、水質好的冷卻用水成為主角。為有效提高水資源的重復使用率,該區中新腈綸公司投入45萬元建成了一套冷卻水回用系統。通過將冷卻水循環利用每年回用冷卻水約16萬噸,可以節約成本90萬元。與此同時,該區逸盛石化、開發區熱電等企業用水大戶,也紛紛通過投加藥品提高循環水濃縮倍數的方法,有效提升了冷卻水的循環利用效率。
循環利用:日產10萬噸再生水
除了“進補”和“回用”,北侖不少水資源也被循環利用了起來。“如果僅僅簡單地把污水排掉,實在太可惜了。即便經過過濾,也并非真正的清水,對河水總有一定負擔。”該區巖東排水有限公司總經理陸劍谷介紹,該區投資1.64億元建成了全省*大的工業再生水工程——巖東再生水廠一期工程,鋪設再生水管道12.6公里,日再生水生產能力達到10萬噸,相當于全區居民的日用水量,每年節約下來的淡水資源相當于2個西湖的蓄水量。
“門口LED屏上滾動顯示的83099噸,這就是今天銷售給企業的再生水總量。”陸劍谷說,目前,再生水除了用于寧波鋼鐵、北侖電廠、亞洲漿紙業、臺塑石化等10多家大型企業的工業用水,還被廣泛應用于寧波港礦石碼頭噴淋除塵用水、環衛用水及河網生態補水等,水廠的年供應總量近3000萬噸。“再生水不僅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也極大減輕了自來水供水壓力。”陸劍谷表示,今年該區還將擴建再生水廠二期工程,屆時區域再生水生產能力將達到15萬噸/日。
作為國內循環經濟先進縣(區)和全省頭個***生態工業示范區,北侖區通過對自來水、再生水等各類水資源利用統籌規劃,已初步實現區域水資源“大循環”。根據剛通過評審的全省頭個再生水專項規劃,《北侖中心城區再生水專項規劃》從再生水利用現狀、再生水需求分析、再生水規模及水質要求等方面,為該區深入貫徹落實“五水共治”戰略決策,全力創建國家生態區和國內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示范區,打造實現“水足水安、水豐水美”親水宜居城區提供了重要依據。預計到2020年,北侖區城鎮污水廠外排廢水再生水利用率將達到40%。
文章來源:人民網